股票配资排排网
首页  >  股市头条新闻

植根“三农三牧”沃土助力草原乡村振兴

作者:  来源:  阅读:9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是在实现全面脱贫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一次大的转变。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农信社应掌握地域特色,始终坚持服务“三农三牧”的初心使命,为辖内种养殖业提供资金支持、政策优惠,凭借深厚的人缘地缘优势,以农信金融活水灌溉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要党建金融融合并进、产业链条探索发展、智能转型业务升级、产品创新精准发力、普惠金融惠及全辖,拉动农牧区经济再发展、美丽乡村再建设。

  党建金融融合,政银合作构建美丽乡村发展快速路。“党建+金融”是农信社服务地方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战略性举措,农信社与各大乡镇建立党建联系共建,用“党建+金融”凝聚乡村振兴“红色合力”,发挥自身综合服务优势和传统业务优势,向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和创新产品。充分结合地方政府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支持各嘎查、村镇合作社发展振兴措施,为其提供特色产品、优惠利率,支持各乡镇深入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小镇”等产业发展,利用“利农商场”等农信平台,为各镇特色农产品销售、品牌打造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同时,利用金融挂职干部政策优越性,强化政银沟通交流,及时捕捉基层种养殖业资金需求与贷款模式,研究创新信贷产品,有针对性推出优惠政策,把握宏观、突出细节,拉近新型农牧业主体与农信社的距离,推动产品、服务、模式等方面不断取得创新与突破,促进农牧区产业、政策、资金、人力协同发力,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探索产业发展,支持小微企业挖掘农牧产品附加值。农信社要精准掌握辖内产业发展现状,根据内蒙古西部地广人稀、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但农牧产品附加价值挖掘不足,农牧业产业链亟待发展扶持的情况,将服务重心转向上游农资生产销售、种养殖基地、饲料生产加工等领域,围绕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确保信贷资源优先配置、资金需求优先满足、金融服务优先安排,搭建上下游供销线,充分发挥农信金融资源整合优势,逐步构建农牧产业新格局。同时,探索包装销售、冷链物流、加工餐饮等全产业链延伸,通过开展“核心企业+上下游客户”供应链综合授信模式,助力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满足涉农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发挥30万元以内小额贷款短、频、快优势,构建产品定制、授信合理、用信便捷的农信特色信贷服务,建设美好乡村。

  加快智能转型,科技赋能强化线上线下服务功能性。加快智能转型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农信社要提高科技赋能效力,实现线上线下智能优化,线下布设网点覆盖率100%的智能柜台,提高柜面业务替代率和客户金融体验。线上公示对公开户、信贷服务、电子银行等业务流程和所需资料,减少和取消大额存款转账手工登记等冗余复杂业务流程,利用微信、手机银行等线上程序,完善线上申贷程序,实现线下业务办理向线上逐步过渡,加快智能化转型。强化政银便民合作,主动对接社会保障局、不动产中心、工商局等行政部门,切实将智能网点建设与一站式便民设施有效结合,发挥农信社点多面广优势,增加金融服务功能,为建设美好乡村提供设施保障。

  贯彻普惠金融,便民利民多举措提升基层服务质效。农信社应深化“以客户为中心”发展理念,传承发扬“背包精神”,发挥金融轻骑兵流动服务优势,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反洗钱、个人金融信息安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知识宣传,将普惠金融送到农村牧区、送给城镇居民,强化群众金融意识和风险意识。信贷产品是农信社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工具,综合风险可控、流程合规、推行可行性后,优化信用担保模式,研究无信用担保贷款,解决保障小微企业客户“贷款难、担保难”难事,根据乡村企业发展状况和运行模式,推出针对性强、具有地方特色的信贷产品。进一步做好过渡期内脱贫人口信贷支持政策,继续与旗乡村振兴局、金融办签订过渡期内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合作协议,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上一篇:推动工业互联网有效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下一篇:国铁科技关联交易占比高 去年营收8.7亿应收账款5.8亿

热门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或由网友自行发布,我们对此不负任何责任,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21 股票配资排排网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