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更加重视多因素均衡。
8月10日,央行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华泰证券研究所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认为,整体上,本次执行报告基本上延续了7月份国常会和政治局会议等提法,但对通胀和外部平衡等关注度明显提高,意味着后续货币政策没有太多期待空间。
一位券商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坦言,从报告内容来看,央行对于国内外经济形势更加担忧,且首次提出了“货币政策面临两难”和“完美风暴”风险。二季度以来流动性持续宽松,资金价格下行叠加市场杠杆率攀升。当下,市场对货币政策走向,特别是流动性政策的走向尤为关注。
兼顾三重平衡
在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看来,本次报告有不少新提法、新要求,尤其是对经济、对通胀、对货币政策的决定因素、对地产、对我国信贷结构等方面。
报告强调,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认为,关于货币政策基调,央行继续强调“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但是新增了“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不超发货币”的表述,这一精神和政治局会议“保持战略定力”的要求一脉相承。
在张继强看来,下半年货币政策四大目标的组合是:增长及就业压力仍存、汇率贬值风险加大、结构性通胀压力增大、金融风险整体可控,显然央行需要在多目标之间求得平衡。对应货币政策重点在于加大对实体的信贷支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从一季度的“与名义GDP基本匹配”变为“合理增长”),同时要“抓好政策措施落实”(政策性金融发力、加大结构性工具投放等),至于降准降息等宽货币政策,在内外制约下必要性已经下降。
熊园认为,在“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中,“物价稳定”和“外部均衡”主要还是指向国内通胀以及美联储加息,在当前国内通胀可控、出口支撑汇率的背景下,这两者暂不构成明显掣肘。
张继强认为,“三大平衡”新提法表明下半年央行面临的目标将更加多元,鉴于经济修复仍不稳固,地产等仍存在潜在风险,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还是重点,结构性工具和信贷政策是主要抓手。货币政策下半年重心仍在增长,但至少要兼顾通胀和外部平衡,投资者需要关注其中的边际变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逆转,但边际收敛,政策频率或大为降低。
信贷是重心
7月份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本次报告也多次在信贷上着墨。张继强认为,上半年央行通过召开信贷分析会、加大资金投放力度、调整MPA参数、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等多种手段,推动信贷同比多增,信贷利率进一步降低到有统计以来新低。
在郭磊看来,关于货币政策基调,报告新增“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领域建设”,这表明央行下半年宽信用稳增长的抓手可能主要在基建领域,在政策方向部分也有“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的表述。
值得注意的是,货币政策专栏历来是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重点内容。本次货币政策报告专栏有四个,分别是“金融政策落地生效”“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上调”“近年来信贷结构的演变和趋势”“警惕结构性通胀压力”。
郭磊认为,“近年来信贷结构的演变和趋势”专栏主要介绍了近些年在需求与供给双重力量作用下,信贷结构优化,制造业与普惠小微贷款占比与增速回升,基建地产贷款占比与增速下降的趋势,并进一步指出未来信贷把握好传统驱动力和新兴结构性潜能间的关系,“破立并举、慢破快立”,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为新兴增长点的培育争取时间。这里的“破立并举、慢破快立”其实涉及存量经济与增量经济的关系,是我们理解未来的一个重要表述。
广发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刘郁认为,“近年来信贷结构的演变和趋势”专栏分析了2019年以来贷款结构改善情况,主要是制造业、普惠小微贷款占比有所回升,而基建和地产相关贷款需求趋势性转弱,明确提到“信贷增速在新旧动能换档和融资结构调整过程中可能会有所回落,是适配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反映”。这也强调了中长期视角下,我国信贷增长将更加重视总量稳、结构优。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对杠杆和资金面没有表现出过多关注。张继强认为,在宏观杠杆方面,5月央行的提法是“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而本次报告通篇没有提及宏观杠杆。事实上今年以来,央行在多个场合表示过宏观杠杆暂时性上升是正常的,当前与稳杠杆相比更重要的是加杠杆,也侧面说明防风险的重要性在降低。
关于房地产,郭磊认为,央行大体要求与一季度保持一致,边际变化是新增了政治局会议要求的“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预计目前央行层面对房地产仍以推进存量政策为主,即在既定政策框架下,合理确定各地区的首付比例与房贷利率等。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