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配资排排网
首页  >  股市头条新闻

金融知识普及月|识破非法集资四大风险点 老年人守好自己“钱袋子”安全

作者:  来源:  阅读:88

  9月以来,在广东银保监局的指导下,广东保险业正式开启了“金融知识普及月”系列宣教活动。

  近年,出现不少老年人因缺乏金融知识、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屡屡坠入非法集资陷阱的情况。

  为此,广东某保险机构提醒广大老年人注意,应着力提升防范非法集资的意识和能力,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守好自己的“钱袋子”安全。

  案例:警惕诱导保单退保转投高额回报项目

  2020年12月,62岁的张先生在保险公司为自己投保了一份5年期的分红保险。

  2021年11月,张先生前往保险公司,申请办理退保。由于持有保单时间较短,张先生如果选择退保将面临损失。

  在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耐心询问其退保原因时,张先生表示,在朋友推荐下,他接触到某公司的投资理财项目,每月能获得5%的收益,到期返还本金。相较之下,这份保险的分红收益太低,遂打算退保而投资该项目。

  经咨询和沟通后,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初步判断,这有可能是非法集资行为,并向张先生询问该公司及项目信息。

  上述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发现,通过在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及中国证监会官网进行查询,此公司并无相关金融业务经营资质。于是,该工作人员立即告知张先生查询结果,并结合“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手册进行详细解读,告诉张先生非法集资的危害,最终打消其退保后另行“投资”的念头,最终确保张先生的“钱袋子”安全。

  分析:非法集资使参与人遭受经济损失

  所谓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日常生活中,一些消费者,特别是老年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较弱,容易轻信不法分子推荐的高额回报“项目”,容易坠入非法集资的陷阱。

  上述案例中提及的投资项目,体现出非法集资四个常见手法,即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虚假项目、虚假宣传及利用熟人朋友诱骗。

  据悉,许多不法分子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往往在集资初期能够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待集资扩展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使集资参与人遭受经济损失。

  建议:切莫盲目轻信熟人介绍,老年人投资须谨慎

  广东一保险机构相关负责人提醒老年人注意非法集资四大风险点,守好自己的“钱袋子”安全。

  一是莫盲目相信熟人介绍。遇到相关投资、集资类宣传时不要盲目相信所谓的熟人转介绍、专业人员推荐,最好先向家人尤其是子女征求意见,在子女协助下识别项目真伪与投资风险等,避免坠入非法集资陷阱。

  二是警惕“高收益”项目。要知道“高收益”项目必然伴随高风险,在做出投资决定之前,首先通过相关官方渠道了解项目方的经营资质、经营模式和主体等,相关产品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其次要结合投资产品市场规律和自身的经济能力进行分析,谨慎选择投资。不要被对方的“高收益”“高回报”等夸大宣传所迷惑,一时头脑发热坠入非法集资陷阱。

  三是正规渠道购买理财产品。购买理财产品建议到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办理,同时要警惕不要与金融从业人员个人签订投资理财协议,不通过个人私下转账行为将资金转给任何公司或者个人进行投资理财,坚决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四是增强防范风险能力。注意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勿轻易透露银行卡、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给其他人,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同时日常要多关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发布的防范非法集资讯息,了解并掌握防范非法集资手法;如遭遇非法集资案件,请立即向公安机关等部门举报,坚决守护资金安全,切实维护自身权益。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MSCI:将开发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更多可能性 纳“A”需要一个过程
下一篇:8月金融债发行规模创年内新高 预计9月社融数据将继续改善

热门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或由网友自行发布,我们对此不负任何责任,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2021 股票配资排排网 版权所有

广告合作